您现在的位置: 小麦_小麦种类_小麦食品 >> 小麦种植 >> 正文

防治小麦白穗病,用这一个配方喷三遍,

  • 来源:不详
  • 时间:2024/8/14 18:56:28
小麦“白穗病”是近几年小麦生长发育后最常发生的一种现象,造成小麦严重减产,品质下降,很多农民朋友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。又该如何防治呢?其实防治小麦白穗病,用这一个小配方,喷施2~3遍,就能解决问题。主要症状小麦白穗病主要发生在小麦抽穗后,在小麦杨花至成熟前,田间出现部分植株死亡,造成尚在灌浆期麦穗因水分供应不上出现干枯,轻度发生时,仅在田间零星出现,发生严重时,可造成大面积的干枯死亡,一般减产都在10%~30%。特别严重时,可造成绝收。发生原因引起小麦出现“白穗病”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:1、纹枯病:小麦纹枯病多在小麦幼苗期开始发病,发病初期,在茎基部1~3节的叶鞘上出现椭圆形云纹状褐色病斑。拔节后,病菌快速向内部扩展,当病菌侵入茎壁后,形成中间灰褐色、四周褐色的椭圆形眼状斑,造成茎壁失水坏死,最后病株因肥水供应不足而枯死,形成枯白穗,在田间多是单株发生。2、全蚀病:全蚀病也是在幼苗期开始发病,发病初期初生根和次生根变褐变黑,拔节后,病菌开始侵染茎基部,造成茎基部在茎基部及叶鞘内侧有黑膏药状的菌丝体,导致植株枯死,处于灌浆期的麦穗,因无法获得养分和水分形成枯白穗。3、根腐病:根腐病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病害,也是在小麦苗期开始发病,主要危害小麦的茎基部和根部,也可直接危害小麦的叶片和麦穗。根部和茎基部发病后,造成分蘖节褐变,病部组织逐渐坏死,最后根系腐烂。穗部发病后,出现褐斑和白穗。防治该病每1/15公顷可用20%粉锈宁乳油50毫升或4.5%玉麦菌水剂35克,对水50千克喷雾。7~10天后再喷1次,喷药时需喷匀喷透,使药液充分浸透根茎部,以提高防治效果。4、赤霉病:前期在麦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,尤其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发生严重,抽穗扬花后,在小穗颖壳上出现水浸状淡褐色病斑,逐渐扩展后,湿度较大时,在颖壳合缝处或小穗基部产生粉红色霉层。病菌侵害穗轴或穗茎后,造成小穗枯死,形成枯白穗,籽粒干秕。防治方法(1)在拔节期,对于纹枯病、全蚀病、根腐病发生严重的地块,最好的防治方法就是拌种,具有省工省时,操作简单,效果好,持效期长等优点。对于没有拌种,或年后开始发病的地块,在小麦拔节期,抓住最后一次防治机会,可用17%唑醚·氟环唑悬浮剂50毫升+0.01%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12毫升+99%磷酸二氢钾克,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,可快速控制住这三种病害的继续扩展和蔓延。(2)抽穗扬花期,对于赤霉病、根腐病发生严重的地块,再用17%唑醚·氟环唑悬浮剂80毫升+0.01%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12毫升+99%磷酸二氢钾克,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,可有效预防赤霉病和根腐病的发生,还可兼治白粉病和锈病。(3)小麦灌浆期,对于赤霉病、白粉病、锈病发生严重的地块,可在灌浆期,再17%唑醚·氟环唑悬浮剂毫升+0.01%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12毫升+99%磷酸二氢钾克,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,可有效预防赤霉病、白粉病和锈病的发生,还可兼防干热风。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农业实用技术,欢迎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jtwfh.com/xmzz/14989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Copyright © 2012-2020 小麦_小麦种类_小麦食品版权所有

    现在时间: